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1)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1)
发布时间:2017-02-20 点击数:2991

按语:自本日起,将分期刊登堪仁波切彭措郎加2008年在台湾的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的讲解(根据录音整理),以期同愿共修。之前我们学习的“菩萨行的秘密——《入菩萨行论》讲解”,是仁波切给译者吴宁强个人的讲解(内容详尽,为方便翻译)及仁波切在台湾讲解内容的综合校对版。
 
 
《入菩萨行论》讲解
 
                          原著者:佛子希瓦拉(寂天菩萨)
                         讲解者:堪仁波切彭措郎加
                         译  者:吴宁强(贡绒埃萨)
 
  《入菩萨行论》的作者是佛子希瓦拉,从外相上来讲,他是了知一切学处的大班智达,但他内在的功德却是无人能知的。他在那烂陀学院呆了很多年,得到成就后,就上升到空中去到其他地方了。在没去其他地方之前,他把《入菩萨行论》给那烂陀学院的弟子们进行了讲解,在讲到智慧度其中一个偈句(何时实法非实法)的时候,就上升到空中走了。
  《入菩萨行论》的正文,从一般概念上来讲,应该是整体佛教上的讲解,这是大乘的道次第,是中观应成派的道次第。关于中观应成派的道次第,一般说法可以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指的是从我们现在修行开始一直到证得初地之前的阶段,内容主要是由《入菩萨行论》讲解的;而从初地之后一直到成佛之间下半部的阶段,主要是由《入中论》来讲解的,所以《入菩萨行论》和《入中论》这两部论,整体上就完成了中观应成派道次第的上半部和下半部。                        
  《入菩萨行论》中讲述的内容主要是菩提心大宝。所谓菩提心大宝,是过去一切佛所实修过的、未来一切佛所应该实修的;现在一切佛也是依于实修菩提心大宝而成佛的,所以说,菩提心大宝就像如意摩尼宝一样。能够讲述菩提心大宝法义的这样一部论,也应该就像如意摩尼宝一样,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样的论在印度、藏地都是非常少见的。因为翻译的原因,这部论开头就放了梵语的发音。过去的印度主要有四种语言,其中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梵语,就是过去智者们、大善巧者们所非常擅长精通整理的一种文字,也叫Sanskrit 。梵语以及藏文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入菩萨行论》。为什么一开头放这个梵文?因为梵文或梵语的加持力是非常大的,贤劫的千佛全部是使用梵语在转动法轮的,所以在开头放梵语就可以帮助我们心相续中得到所有的加持,而且也因为未来我们成佛以后要用梵语来转动法轮,所以现在给我们帮助,在我们相续当中安置下这样一个习气。
 
题目:《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中讲的菩萨,即菩提萨埵。所谓菩提,指的是已经断了一切所能断的、证了一切所能证的,即具备圆满断证功德的佛陀;萨埵代表的是从资粮道开始到十地之间的一切道的修行者,菩提与萨埵合起来就是菩萨。行,就是菩萨从最开始发心修行以及其在修行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修行行为。入,就是本论的主要内容,讲如何进入到各种各样的菩萨行之中的。这是对《入菩萨行论》题目的简单解释。
第一章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正文:顶礼一切佛陀和菩萨!
  这句话是翻译的时候译者所加。所谓的佛陀就是具足了断功德和证功德两种功德的圣者称谓,藏语里叫“桑杰”,“桑”主要代表的是从无明的睡梦中已经醒过来,“杰”代表的是智慧已经广大、得到了证悟,亦即把佛陀的断证功德在一个词里面完全表示了出来。“菩萨”的讲解与前面一样:“菩提”还是刚才的那个意思,“萨埵”在这里则主要强调修行者能够行使一切非常难以去行使的菩萨行,甚至是为了利益众生也可以舍命,他以非常大的勇气做这样的事情,即特别强调他勇往直前地去行。
  “顶礼一切佛陀和菩萨!”是翻译的时候译者所做的顶礼。
  那时在翻译显教的作品前面,或者是翻译经藏的作品前面,即在翻译经典的时候,由藏王作了统一的安排:如果是经藏的话,前面一定要加上“顶礼一切佛陀和菩萨”这样的字句,让大家都明白这是经藏,所以在这部属于经藏的论前面就放上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是论的话,就要“顶礼文殊菩萨”;如果是律的话,就要“顶礼一切智”。
 
  下面进入到正文。
  原文:善逝俱法身者及佛子,当顶礼者跟前恭顶礼,
     能入善逝佛子律仪文,一如经文我当略讲述。
  从这里开始全部都是当时佛子希瓦拉(寂天菩萨)亲自宣说的。
  “善逝俱法身者及佛子,当顶礼者跟前恭顶礼”。“善逝”的“善”是什么意思? “善”为因,如果按藏文字面意思解释是 “乐”为因;“逝”是到达的意思,因为是通过菩提道而修行的,所以达到的果为乐,果为善(因最终证得了佛果)。“善逝”在这个偈句中表示的就是三宝当中的佛。
  “俱法身者”这四个字代表的是在佛的相续中间所拥有的证悟,或者说是所拥有的灭谛,代表的就是三宝当中的法。
  “佛子”代表的是菩萨。一般意义上来讲,佛子有三种理解:身佛子、语佛子、意佛子。身佛子,说的就是佛的儿子罗睺罗;语佛子,一般指的是声闻和缘觉的圣众;意佛子,指的是真正的菩萨众。因为大乘所说的一切的佛,之所以能够成佛,是依于修行大乘的法门,最后才得到了佛果,所以说这里的佛子应该指的是大乘的菩萨,这个佛子应该是大乘的僧宝的意思。而大乘的僧宝真正的意义,尤其指的是登地以上的圣者菩萨,比如文殊菩萨他们,所以这里的佛子真正应该理解为大乘僧宝,比如文殊、观音这样的大菩萨。
  不仅要顶礼刚才所说的佛、法、僧三宝,而且还要在一切当顶礼者跟前进行顶礼。当顶礼者是什么人呢?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声闻圣众、缘觉圣众,或者一切的大堪布,一切的阿阇黎等等。作者希瓦拉说自己应该在这些当顶礼者跟前都恭敬顶礼。能够进行顶礼的利益在哪里呢?是有很多的比如说能够让这个论毫无障碍地得以完成等等各种各样的利益。顶礼之后要干什么?首先进行顶礼,然后就要撰写这样的论了。顶礼的前面两句话和后面的两句话直接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我之所以顶礼,目的是为了后面我很好地撰写这部论。
  “能入善逝佛子律仪文,一如经文我当略讲述。” 对此句大多数人是这样解释的:“善逝佛子”指的就是菩提萨埵—菩萨;“律仪”则被结合前面的菩萨,解释为菩萨戒,就是为了能够进入菩萨戒的意思。
  但是我在这里对此句给大家一个不太一样的解释,就是:我写的这个内容里面讲的是大乘的道次第,而且我要把大乘的道次第加以略摄来进行讲述,但并不是非常详细,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菩萨的律仪,或者是菩萨的戒律。如何去入呢?入的方法就在我著的这部论里面进行阐述。那么我到底是怎么来阐述的呢?“一如经文”,即完全像佛过去经文里面所宣说的那样。
  有人就会说了,既然“一如经文”,为什么还需要你来写这个论呢?理由是,如果说真正按经文去理解的话,一是经文里面讲述的内容太过于多;另一方面是经文散见于各个经典当中,所以不容易看到。我在这一部论里面,会把它们收集到一起,然后加以略摄来讲述。
  我认为这样一个解释方式,与这个根本的文字内容没有任何违背和不当的地方。
(未完待续)
 


在线客服